《訪韓現場專訪》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祈禱院 從上世紀引領「禱告風潮」直到如今!
摘自【基督教今日報】2017/01/17 17:17 記者 / 張嘉慧 亞洲報導
禱告,是基督徒最重要的權柄及生活之一,而這裡,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祈禱院。
它聚集全世界的信徒,從天未亮、黎明到黑夜,從這裡傳出向主呼喊的禱告聲音;
它帶起禱告運動的風潮,從上世紀直到如今,從這裡寫下一間間教會復興的故事;
在這裡看見的每個身影,有專心尋求的渴慕、懇切的眼淚、直衝耳際的禱告聲量;
它是,奠定「神蹟、復興、建造、生命」的屬靈影響力 - 韓國崔子實紀念祈禱院。
每年參與訪韓的信徒,絕對會造訪這裡。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,就站在這片土地上,談及訪韓運動帶給他的更新、感動,以及對台灣一些教會的深遠影響。
張牧師說:「這座祈禱院從40年前開始,當時是在崔子實牧師心裏頭的一個異象,沒想到現今它變成了『全世界最有影響力』的一個祈禱院,引領整個禱告的風潮。可以說20世紀70、75年以後,禱告風潮是因著這座山,把它帶起來的。」
他跪在會堂大哭! 上帝啊!台灣也需要!
當張茂松來到這座山時,當時它還是非常荒涼的一座山,甚麼都沒有,會堂只是一個棚子,邊上束了布、把它圍起來。但他在此看見的,卻是震撼至極的一幕、甚至轉化了其牧會眼界。
「我來到這個地方時,看到這麼多人抱著棉被,躺在會堂裏頭,哇,我一進入會堂我就大哭,那時候沒有人翻譯,我一個人進來,就在會堂裡跪下來,我就大哭,我說上帝啊,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在這裡,他們難道不能去醫院嗎?難道他們不可以去找別的幫助嗎?為什麼來這裡?因為沒有路可以走了!上帝是他們唯一的路!」
看見如此,當時張茂松的心裡很感動,心裡想:「上帝啊,台灣也需要!我說上帝啊,請祢要把相同的恩典給台灣,因為台灣有許多人找不到路走,上帝祢是他們唯一的道路!」
分享這段故事時,張茂松就站在寫有「ONE WAY」(耶穌是唯一道路)英文字造景的前方,讓這段故事聽起來格外有感覺。而從那之後,他即開始結下和韓國教會之間幾十年的情誼。生命也是在這個地方被很強烈的更新。
一位韓國弟兄禱告到凌晨的身影 讓他這位牧師記到如今
不論是每年的訪韓聖會,或是和韓國教會之間的相互來往交流,常可見張茂松不缺席的身影,為什麼這麼喜歡回到這裡?其動力為何?他說:「回到這裡讓我一直回想到37、38年前的故事,讓我一直回到當中,很多讓我震撼的故事。」特別的是,其中一位僅見過一次面的韓國弟兄,其禱告榜樣,影響他直到如今。
「有一次在這禱告山、山墳那邊,晚上在那裡禱告時,我前面坐了一個弟兄,他比我先去,我10點鐘到,禱告、禱告、禱告…….,到了11點多,我想該回去了,結果發現他還在我前面跪著,他跪在我下面一截,跪在那裡喊:『阿爸之』 (音同) (即:아버지,爸爸的意思)。我就想,我這個牧師怎麼可以輸給他,於是我就坐下繼續禱告,禱告到凌晨12點,我想該回去了,結果起來時發現,他還在喊:『阿爸之!』我想慘了,拚了、今天拚了!於是我再坐下去、繼續禱告,結果我到了差不多凌晨一點,他還在喊:『阿爸之!』仍在那裏禱告。我想:『上帝,我輸了…』。」
但,故事沒有停在這。從那以後,每次張茂松牧師閉著眼睛,就聽到那位韓國弟兄在喊:『阿爸之!』,他變成了張牧師的『禱告同伴』。」所以,張茂松喜歡回到這裡,因為,可以更新他裡面的一些東西,不是為了別的,也不是特別要聽什麼道,「不,就是想跟聖靈再一次的面對面,重新回到起初。」
開始傳承教會復興的恩膏 是來自這一個關鍵決定…
張茂松指出,台灣教會是在約1974年左右,第一次認識趙鏞基牧師,現在已經很少人知道這段歷史;那時是學園傳道會的某個聚會,也是第一次全世界百萬人聚集的聚會,台灣教會就跟著學園傳道會來到這裡,因而認識了趙鏞基。
張牧師說:「那時候台灣只是一個廢棄廠。但對趙牧師 “這一認識” 就不得了,帶來了台灣教會風起雲湧,開始來到韓國的一股訪韓熱潮,差不多10多年的時間,韓國的熱潮,是非常強烈的湧向台灣。」
張茂松自己差不多也是在那時,開始認識趙鏞基,並開啟訪韓的旅程,他回憶道:「大約1979或1980年開始來到韓國,我自己覺得那時候,印象很深刻,那個應當是我的『五旬節』。」直到約2005年或2004年,有次張茂松在趙鏞基牧師教會的通宵禱告會中講道,坐在台上時,上帝問他一句話:
「在你生命中對你影響最大的是誰?」張茂松回答:「趙鏞基牧師。」
「當你來到韓國之前,你的教會多少人?」上帝問。
「那時我的教會不到70人。」張茂松說。
「現在多少人?」上帝問。
「現在有700多、800人。(當時為2004、5年)」張茂松說。
「你為什麼沒有變成2千、沒有變成3千?」上帝問。
「我呆在那裏,我在講台上、我呆住了,我說:『上帝,我明白了。』」
張茂松解釋,訪韓過程中10多20年,上帝藉著這間教會幫助自己,但他卻沒有「認定」這間教會,而是到處東找西找,希望找到有一些人可以幫助自己,這麼做,只是希望自身教會成長,沒有別的目的,事實上、坦白說,「很自私」。
上帝說:「你為什麼不認定一個人,讓他做你的『屬靈師傅』,來改變你的整個屬靈生命?於是那時我就認定,我說:「OK、好,趙牧師是我的師父。」從那以後到現在。
也許有一些人會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要這樣?但是我自己清楚知道,很多人來到這裡,都想得到趙鏞基牧師身上的恩膏、加倍的恩膏,想做「以利沙」,但是,他們卻不願意承認,趙牧師是他們的「以利亞」。在以利沙的那個時候,有多少的先知學生,但只有以利沙得到以利亞的加倍恩膏,原因是甚麼?「一個是師傅,一個是徒弟,就這麼簡單。」張茂松說。這個位置對了,所以這個恩膏就傳下來了。
教會復興的雲彩見證 並帶出台灣牧者和港、澳、新、馬,教會的連結
因此自那時,張茂松就打定主意,「我說上帝阿,我只做一件事,別人講甚麼我不管,我就好好跟著趙牧師學習『信心、禱告、聖靈、講道』的功課,我就學這些就好了。」2004年起,他就專心學這些、直到如今。至今教會成長到多少?「從7、800人到3千多人。之後大概很快就爆發,就這樣子,帶來了很大的改變。」
他的這項改變又帶來了甚麼?
「帶來台灣有一群牧者,跟著我們,他們通通決定,就好好跟(學習)這個吧。於是這10多年,帶來了台灣教會一股很大的,應該說這些願意參與、跟隨的牧者,帶來他們生命中很大的更新。」張茂松舉例,如高雄的鄭博仁牧師,以及嘉義的周湘雄牧師,其教會來時只有100多人,這10多年,已成長至450人,成為嘉義最大教會,他們整個生命被改變,諸如此類的雲彩見證很多。
而藉著此項運動,同時將香港、澳門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和台灣的很多牧者連結在一起,「我們變成非常好的朋友、非常好的團隊,彼此之間的關係很好,我們會很期盼一年裡頭,在這邊可以見一次面(笑),這也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。」
切掉趙鏞基牧師 台灣就沒有這段禱告運動的歷史
趙鏞基現已退休、年紀大了,張茂松說,他所留下來的是 -「很單純的信心」。「非常單純的信心,很單純的就是禱告,所以他的屬靈內涵是很簡單的,沒有那麼多所謂複雜的神學、或複雜的技巧。坦白說都沒有。早期還會教導如何帶小組,現在會發現、這些都不教了,因為不是最重要,『屬靈的氛圍被改變了,才重要』。」
看著華人教會整個被更新、被改變,張茂松感謝上帝,他說,各種團隊的服事都有功效,「但趙牧師他們團隊的影響,是絕對不可以抹殺的,特別對台灣教會的禱告運動,我記得80年左右,真的是他們帶來的,包括禁食禱告、通宵禱告,以及台灣的禱告山,所帶來的禱告運動,如果切掉趙牧師,就沒有了。」所以在台灣教會歷史上,趙牧師是不能夠被切掉的,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。
訪韓,不是泡一次聖靈的澡
談及牧者及信徒訪韓的意義,張茂松認為,是把目光校正,將生命的指北針都校正到上帝,去面對自己生命中非常「根基的問題」,「在這個地方很重要的是,聖靈觸碰他們。」
在這裡,很多人會有異象、方言、特別經驗等,然而,牧者更要知道後面當如何去帶領會友,「把他們帶到持續不斷的生命水流,而不是一次聖靈的游泳;來這邊不是泡一次聖靈的澡,而是成為聖靈的水流、聖靈的江河,在人的生命中持續去奔騰,持續地去影響個人,這是很重要的。」
張茂松提醒,牧者要知道聖靈的工作「不是很膚淺的」,例如單單講方言、或見異象,以為通通說方言、教會就復興,沒這回事;聖靈的工作中,方言不過是起個頭。真正聖靈的工作,是要影響到很深處的,影響到一個人生命的中間,他的個性、習慣、眼光、價值觀念、跟聖靈的關係,那份熱情在他裡頭奔騰,然後持續下去,才重要。
訪韓回去以後,牧者要持續去帶領,不要認為這一次以後可以燒很久,沒這回事,這一次以後、是火點起來了,但後續牧者要知道如何挑旺,如何讓這10多位參與的弟兄姊妹,去燒另外100位教會的弟兄姊妹,牧師要知道這些經驗,如何成為建造教會正面的經驗。